近日,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访历史长河的文化印记麦秆扇分队来到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及中国扇博物馆,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麦秆扇项目进行了探秘。
在工艺美术博物馆内,团队与制作麦秆扇的手工艺大师进行了交流。在工作室的老师向我们介绍道自己并非正式的传承人,而是因为对制扇感兴趣,于是向传承人蒋云花老师学习贴扇技术,并且坐镇馆内工作室对这门技术进行宣传推广。但时至今日,浦江麦秆贴项目仍然苦于没有年轻的传承人将这门技术继续传承下去。
采访时,老师正在用麦秆编织扇子,双手灵活穿梭让人叹为观止。老师告诉团队成员,这是以前做扇子最传统的一个编法,叫做五股辫,编扇子可以用七根麦秆也可以用五根麦秆,现在是用五根麦秆来编,最后先编成辫子的样子。“这个要编到一定的长度,再用针把它缝起来,这样打个圈排起来 一面排一面缝,最后呢就是一把扇子。这是最传统的,像这种编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麦秆扇,又称麦秸扇,以经过挑选、整形、漂染的麦秆为原料,先变成条状然后盘成圆形,从编织的方法分有串扇、扎花扇、贴扇、团扇、屏扇等。而浦江麦秆贴就是以贴扇的方法完成整个扇面的编织。
为了更好地了解贴扇这门艺术,两位团队成员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亲自进行了麦秆扇的贴扇制作体验。成品完成后,成员都不禁感叹道“这门手艺看起来虽简单,但其实需要高度的细心和耐心去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对这项非遗技术又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之后,团队前往中国扇博物馆,观赏了历史长河里的扇子文物展品,加上之前老师的介绍讲解与团队体验学习,通过“前世”“今生”对麦秆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工艺美术馆的大师工作室这一设置产生了兴趣与思考。工美馆对于省内多个非遗项目都开设了大师工作室,邀请手工艺者来此进行非遗项目的展示,同时设置参观者体验项目。制扇的老师说:“在扇子博物馆它(扇子展品)都是一个静态的,只是展示,在我们工美馆呢,它就是由静态转换成活态展示。”能够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示甚至体验非遗项目,能够吸引更多人对这些技术不止于浅显的了解,而是深入地发现其灵魂,或许对于非遗技术的弘扬与传承是一种创新而更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