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第一届“薪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以“探寻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舟山市白泉镇柯梅社区开展非遗文化保护实践活动。实践服务团秉承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宗旨,在实践中寻找文化命脉,聆听文化声音,体验文化魅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探寻非遗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方式,挖掘乡村文化中可开发,待开发项目,努力寻找依托于非遗文化使乡村经济发展方式。
接触非遗传人,学习非遗文化,延续精神血脉,加强文化底蕴
如浙江省省委书记车俊所说,“‘八八战略’不仅仅是经济方面,实际上涉及到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纲领,将更加坚定不移地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团队学习‘八八战略’,践行‘浙江精神’,深入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数全市第一的白泉镇,了解柯梅社区文化底蕴,寻找舟山市白泉镇文化传承人与其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了解非遗文化发展现状,体验、学习、传承非遗文化。理解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洪流中的处境,探寻非遗文化与新时代的有机结合方式,传统的非遗文化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挖掘乡村可开发、待开发文化项目,努力寻找依托于非遗文化使乡村经济发展的方法。
活动第一天,团队来到白泉镇柯梅社区,了解白泉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传承情况及现状。在白泉镇柯梅社区文化负责人叶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文化长廊与文化礼堂。深刻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魅力,充分认识到高跷文化作为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其本身就是对“越是传统的越是世界的”最好的诠释。
之后,团队成员在叶阿姨的带领下展开对高跷的学习。深刻感受到高跷学习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事后与叶女士的交谈中实践团了解到,白泉高跷队曾多次应邀表演,从传统的走高跷已然发展成新型的高跷演出,为了让更多人喜欢高跷,热爱高跷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柯梅社区欣赏高跷表演,让高跷技艺在白泉镇得以传承和发展,便在其中夹杂乡民喜欢看的戏剧、舞蹈、歌曲等,使高跷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天,团队来到舟山市定海区“洪国壮文化传播工作室”,采访文化传承人洪国壮老师并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渔民号子”的魅力。采访中,洪老师为团队成员详细的讲述舟山的历史文化特色,为渔民号子出现的必然性做铺垫并以一个老渔夫的身份向团队介绍渔民文化和渔民号子发展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讲述期间,洪老师为团队表演了最有特色的渔民号子,从渔夫们撑篙出航,到打鱼归来岸边起网,真实的描绘舟山特有的生活与文化。团队成员专注聆听并用心记录下非遗文化特有的底蕴,感受着非遗文化带来的震撼。
团队成员跟随洪老师伴随着洪先生的口号,拿着船橹,学习了渔歌号子中最有特色的“摇橹号子”,感受渔歌号子的文化魅力。随后,洪老师拿出了他在传承文化期间整理的文字、视频资料,并且向团队展示了洪老师自己撰写的书籍,据洪老师描述,这些资料倾注着他14余载的心血,并且他将继续坚持传承下去。
最后,洪老师请团队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朋友们拍摄一段寄语,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小朋友们了解舟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舟山传统的渔业文化。让舟山的海洋文化能够传播到更深远的地方。正因为洪国壮老人无私奉献以及有关部门保护文化的决心与责任心,才能使得渔民号子被更多人知晓,被更多人喜欢。
第三天,团队乘车前往白泉镇新苗幼儿园,采访当地另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蚤舞传承人程校长。在新苗幼儿园中,程校长讲述了跳蚤舞的起源与其相关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蚤舞”的继承人已经坚持了31余年,在采访中,她提到,她从13岁开始接触到跳蚤舞,起初的目的只是兴趣爱好,在她参加工作之后才渐渐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除了自己坚持不懈的练习之外,程校长也将跳蚤舞带进了自己创办的幼儿园,将非遗文化传授给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园的孩子们,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喜欢这个文化。
随后,团队成员欣赏了跳蚤舞成名篇《济公斗火神》,两位老师扮演的济公和火神向团队呈现了先辈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更让团队看到了程院长多年来的努力。最后她借着我们这次暑期实践,想对当代大学生说:“当代大学生、年轻人们,你们需要尽快去接触、了解、学习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需要人的,文化在流长,传承者们在慢慢变老,很多文化随着他们的离去就真的不存在了。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接触这样的文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
举办文艺汇演,普及环保知识,传播非遗文化,促进文化传承
孩子是教育的根本,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团队成员在切身学习、体验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联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在浙江省舟山市白泉镇柯梅社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促非遗传承 护文化之基”非物质遗产汇演。共有30余名小朋友与孩子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舟山市白泉镇成教林丽校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荷娜等人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了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可行性的讲话。
活动以杭电信息工程学院的B-BOX活动,两校的合唱、独唱,白泉镇小朋友们的“古诗词朗诵”等表演拉开序幕。在文化小知识问答环节中,团队穿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海洋保护、环保意识以及青少年安全知识等问题进行一系列提问,青少年对所提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从中学习到了舟山的海洋文化和中国非遗文化。
随后由白泉镇舟山锣鼓表演者叶荷娜女士以及社区锣鼓团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锣鼓演奏,浑厚的鼓声搭配清脆的大铲声让人沉浸在非遗的魅力中无法自拔,随后叶荷娜女士对孩子们和两校志愿者们进行舟山锣鼓的启蒙教学,使他们切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表演结束,有志愿者问到非遗保护的困难时,叶老师说道“舟山锣鼓虽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还是需要当代青年团队多加入到非遗文化保护中去,给传统的非遗文化带去创新和活力,加强白泉文化底蕴,加快文化建设。
访问革命先辈,回忆革命往事,绘画红色事迹,传承红色精神
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团队成员来到白泉镇和合村慰问高龄党员,寻访红色古迹,重温革命事迹,传承红色精神。在谈起60余年前那段时光时,村中叶爷爷说:“我们那代人当时的生活很艰苦。‘君莫忘,三百年前戚家军,扫荡倭奴在岛上。’这首诞生在60余年前的《定海之歌》是我最喜欢的歌,知道这首歌的定海人也许没几个,可将“倭”字刻在记忆里的定海人却成千上万。不怕!不畏!是我们那代人的精神写照。”
在走访村里高龄党员后,深刻的感受到在舟山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虽然我们未曾经历过那段充斥着黑暗却也不乏光明的时光,但听村里的老人讲起来,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在了解到白泉镇和合村皇天岭是当年戚继光抗倭的战场后,团队成员来到白泉镇和合村,探寻当地的皇天岭抗寇文化,参观村庄当地村民抗击倭寇历史陈列馆,感受柯梅人民不屈不挠的抗倭精神,革命精神。
团队结合抗倭历史对庄园古城墙进行一次构图,二次修改创作,使画面更加生动,并运用通俗易懂绘画技巧,旨在让更多的游客在参观中,可以了解当地居民的抗倭精神,传播中华传统忠、勇美德。经过服务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数十米画面精美,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俨然成为村庄抗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探索产业发展,挖掘乡村文化,体会创业艰难,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呼应国家振兴乡村的发展战略,深入大山,走进白泉镇支柱旅游产业传奇庄园,在庄园负责人王女士的带领下,对庄园内果园、玻璃栈道、恐龙园、生态餐厅,古城墙等场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庄园内部分发游客调研问卷和当地居民调研问卷,了解他们对传奇庄园的定位和看法。
传奇庄园王女士作为传奇庄园工程的发起人,一直秉持着“农育一体化”的初心,想让更多的游客来到传奇庄园体验不一样的农家生活,在与团队分享了自身创业经历后,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来参与庄园建设,为她们打造一个属于舟山人民自己的农家体验基地。并且希望所有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不忘初心,不怕吃苦,牢记传奇庄园石碑上“创业不易”的道理。
参观与访谈后团队与负责人就如何增加游客量、扩大传奇庄园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等问题展开讨论。确认了依托白泉镇文化优势,以非遗文化为契机,对和合村传奇庄园进行文化包装,增加其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为舟山市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中心。在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舟山,了解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和合村传奇庄园,真正做到旅游产品的开发的方案。
薪火传承,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在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通过拜访、请教文化传承人去身先士卒的接触、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再通过文化汇演的形式,将自己所学到的非遗文化知识传播给比自己更小的青少年身上,让他们爱上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团队还将非遗文化运用到村庄建设中,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光和热。团队成员深知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极具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何使这些面临消失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并在新的时代发挥作用,找到非遗文化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方法是团队不断探寻的目的。团队希望传统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能与新时代多项元素有机结合,是非以文化得到不断传承,助力乡村振兴。为期七天的暑期实践已经结束,但团队“保护非遗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行动仍然没有停止。“薪火传承”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聚焦文化建设,践行“八八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永不止步。